1. 【根本无明】:
此为万魔之王,一切心魔的总根源。
即对“我是谁”、“宇宙真相为何”、“缘起性空”等根本道理的无知与迷惑。
因此无明,故生“我执”、“法执”。
2. 【我执魔】:
坚固地执着于有一个独立的、实有的“我”存在。
由此产生自私自利、贡高我慢、以及对“我”的种种保护与扩张的欲望。
怕“我”受苦,怕“我”死亡,一切以“我”为中心。
3. 【法执魔】:
坚固地执着于外在的一切事物、道理、名相、境界为实有。
如执着于神通、执着于功德、执着于某种修行法门为唯一正确、执着于空或有等。
4. 【三毒魔 - 贪嗔痴】:
贪魔:对顺境、美色、名利、乃至修行中的种种良好觉受,产生强烈的占有欲与沉溺心。
嗔魔:对逆境、拂逆己意的人事、修行中的障碍,产生强烈的厌恶、仇恨、愤怒。
痴魔:愚痴无智,不明事理,是非不分,善恶不明,执假为真,认妄为实。
5. 【五盖魔 - 贪欲、嗔恚、睡眠、掉悔、疑】:
贪欲盖:沉溺五欲,覆盖道心。
嗔恚盖:恼恨怨怼,覆盖道心。
睡眠盖(昏沉):心神昏昧,精神不振,覆盖道心。
掉悔盖(掉举与后悔):心神躁动不安,或追悔过去,覆盖道心。
疑盖:对自、对法、对师、对道产生怀疑不信,覆盖道心。
6. 【七情六欲魔(极端化)】:
即前章所述之七情六欲,若失去中道,走向极端,便成为强大的心魔。
如狂喜、暴怒、极度悲伤、过度恐惧等。
7. 【境界魔】:
修行中出现一些特异功能、光明、美妙境界时,
误以为己证大道,心生骄慢,停止精进,甚至误导他人。
此为修行人最易陷入之陷阱。
“此等心魔,种类繁多,变化无穷。”
“然万变不离其宗,皆是‘无明’与‘我执’之变相。”
“能识其虚妄本质,则虽有万千魔军,亦如镜花水月,不足为惧。”
三、道心与心魔之关系:一体两面,正邪消长
《太初金章》最后点明道心与心魔的辩证关系:
“道心与心魔,非截然不同之二物。”
“如手心与手背,本为一体。”
“迷则为魔,悟则为道;染则为魔,净则为道。”
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。”
“此言非指魔强于道,乃指修行越深,所遇心魔考验亦越微细、越根本。”
“如清水一杯,稍有尘埃,即刻显现。”
“凡夫之心,本己浑浊,故不觉魔之存在。”
“修行过程,即是‘道长魔消’之过程。”
“道心光明一分,则心魔黑暗退去一分。”
“首至道心圆明,朗照大千,则一切心魔皆化为智慧光明,无魔可得。”
“故【道心种魔境】之核心,不在于‘杀魔’,
而在于‘识魔’、‘转魔’、‘化魔’。”
“以道心之光明,照破心魔之虚妄,使其失去立足之地。”
你将这关于“道心”与“心魔”的精辟论述深深印入脑海。
心中豁然开朗,对自身修行的方向与挑战有了更为清晰的把握。
这不再是盲目的前行,而是有理论指导的自觉实践。
“汝今己知何为道心,何为心魔。然理论终须实践。”
“大道不在深山,亦不离日用。”
“真正之修行,恰在红尘俗世之中,于烦恼习气上锤炼。”
“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,保持觉照,观察心念起伏,
将一切顺逆境界,皆视为砥砺道心之‘试金石’?”
“如何在‘闹市’之中,修得‘隐修’之功?”
“下一章,【红尘试炼法·闹市隐修,境随心转亦非凡】。”
“金章将为汝揭示,【道心种魔境】的独特修行法门——”
“不必刻意避世闭关,
而是鼓励汝于日常工作、家庭、社交之中,去体察、去历练、去转化。”
“教你如何在红尘浪里,稳驾般若船。
如何在俗务缠身时,依然保持一颗清明自在的道心。”
“这,是一种‘大隐隐于市’的修行智慧,是将‘生活’本身化为‘道场’的无上法门。”
“你,准备好将你的‘办公室’、‘家庭’。
乃至每一次‘人际交往’,都变成勘验道心、降伏心魔的‘试炼场’,”
“去体验那‘烦恼即菩提,生活即修行’的自在境界了吗?”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ddCvC0-39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