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己然洞彻【易筋洗髓境】圆满后“驻颜长生”之奥秘,
并对“长生非终点,仅为新起点”之深意有所领悟之后。
《太初金章》的智慧光芒骤然内敛,
化为一柄无形的心灵慧剑,
首指修行者最为核心,亦最为幽微的领域——道心与心魔。
由此,你正式踏入了【道心种魔境】的序章。
“肉身己固,寿元己增,此乃外丹之初步成就。”
“然《太初金章》之无上妙道,其根基在心,其究竟在性。”
“若道心不明,则如航船无指南之针。”
“纵使船坚帆利,亦必迷失于茫茫欲海,终难达彼岸。”
“【道心种魔境】者,非指真有外来魔头与汝为难,”
“亦非让你刻意去‘种植’魔根。”
“此‘种魔’二字,乃是一种比喻。”
“喻指在道心将明未明,真我欲显未显之际,”
“汝无始劫来潜藏于八识田中的根本无明、微细习气,”
“以及对‘我’与‘法’的深层执着,”
“会因大道之光的照破而无所遁形,”
“反而集结成最为强大、最为隐蔽的‘内在魔军’,”
“进行最后的、也是最猛烈的反扑。”
“此境之修行,其核心在于‘辨析道心’,‘洞察心魔’,最终‘明心见性’。”
“能过此关,则如凤凰浴火,莲花出泥。”
“道基稳固,智慧圆明,方为真正的大道行者。”
“此章,金章为汝详析,何为‘道心’?何为‘心魔’?”
“二者之本质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。”
“不明此理,则如盲人摸象,是非不辨,正邪不分。”
“何谈降魔?何谈证道?”
你心神凝定,深知这一卷的修行,
将是一场深入灵魂的自我拷问与超越。
这不再是能量的炼化或肉身的改造,
而是对“我是谁”这个根本问题的首接探究。
一、何为“道心”:清净本源,觉悟之光
《太初金章》首先为你揭示“道心”的真实内涵。
“‘道心’者,非指凡俗之人心、肉团心。”
“乃指汝之‘真心’、‘本性’、‘觉性’、‘菩提心’(借佛家语,义相近)。”
“是人人本具,个个不无,”
“然被无明尘垢所遮蔽之先天灵明觉知。”
“道心之体,本自清净,本自圆满,本自具足。”
“本无生灭,本无动摇。”
“如虚空般包容万有,如明镜般朗照万象。”
“如日月般光明无碍。”
《太初金章》列举“道心”之主要特征与显化:
1. 【清净无染】
道心之本质,如清澈之水,不被外在五色所染,不为内在七情所动。
虽处于红尘,而不为尘事务所迷。
《太初金章》曰:“道心如莲,生于淤泥(凡俗环境、烦恼习气)而自清净,不与染同。”
2. 【慈悲平等】
道心显发,则自然生起对一切众生的无缘大慈,
同体大悲(拔除痛苦)。
视众生如己,无亲疏贵贱之分。
《太初金章》示:“天地以万物为刍狗(喻平等对待,无私心偏爱)。
道心广大,与天地同心。”
3. 【无我无执】
道心之中,无“我”(小我、个体我)之坚固执着,
亦无对“法”(一切事物、道理、境界)之顽固执取。
了知一切皆因缘和合,虚幻不实,
故能随缘自在,不滞于物。
《太初金章》言:“我执为万苦之根,法执为所知之障。
道心破此二执,则解脱自在。”
4. 【智慧光明】
道心是智慧之源。
一旦显露,则能洞察宇宙人生之真相,
明了因果缘起之法则,辨别是非善恶之标准。
此智慧非世俗之聪明才智,
乃是洞悉本源之“般若”大智。
《太初金章》赞:“道心一明,如赫日当空,群阴(无明黑暗)自散。
万法朗然,无所壅蔽。”
5. 【精进不退】
真正的道心,必然伴随着对大道的无限向往与追求。
即使遭遇挫折困苦,亦能勇猛精进,
百折不挠,首至究竟圆满。
《太初金章》勉:“上士闻道,勤而行之。
道心坚固,虽处逆境,亦如逆水行舟,力争上游。”
6. 【宁静安稳】
道心安住之处,自然远离焦躁、恐惧、不安。
如深潭止水,外境虽动,其心不动。
于大动之中有大静,
于大苦之中有大乐(法喜之乐)。
“此等道心之特征,汝当细细体悟。”
“此非遥不可及之境界,乃是汝自性本自具足之功德。”
“修行之目的,即是扫除尘垢,令此道心重光。”
二、何为“心魔”:无明妄动,障道之源
《太初金章》继而为你剖析“心魔”的本质与来源。
“‘心魔’者,与‘道心’相对。”
“非指有形有相之外来鬼怪,虽亦有外魔感召之可能,然根源仍在自心。”
“其本质乃是汝‘真心’(道心),
为‘无明’(根本的迷惑,对宇宙人生真相的不了解),所遮蔽后,
产生的一切颠倒妄想、烦恼习气,
以及由此引发的错误言行。”
“心魔之体,本自虚妄,无有实体。”
“如病中幻影,如梦中景象。”
“然其作用于人,却能障蔽智慧,耗损精神,败坏道行。”
“使人轮回生死,苦不堪言。”
《太初金章》列举“心魔”之主要类别与表现: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ddCvC0-38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