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己然习得【太初御炁术】。
初步体验到“以神领炁,心随意动”的玄妙之后。
《太初金章》的智慧光芒,并未停留在对“术”的传授。
而是骤然转向对“心”的深刻剖析。
揭示在【凝神御炁境】这一关键阶段,潜藏于修行者内心深处。
足以颠覆一切成果的巨大危机——心魔。
《太初金章》再传真言:
“神能御炁,诚为大进。然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”
“汝之‘真神’,虽己初凝,尚如稚嫩幼苗,极易为外界风雨(喻外扰)与内在虫害(喻心魔)所侵。”
“于此【凝神御炁境】,因‘神’之作用日益凸显,‘炁’之运行亦随‘神’而动。”
“故‘心性’之稳定与纯净,变得空前重要。”
“若心性不稳,则‘神’必受其扰;神若动荡,则‘炁’必随之逆乱。”
“轻则御炁失灵,重则走丹漏丹,乃至道基崩溃,前功尽弃!”
“此章,金章为汝详辨此阶段最烈、最险之‘心魔’。”
“——非指外来邪魔,乃由汝自身‘七情六欲’所化之内在阴影。”
“明其根源,识其危害,方能以金章秘法斩之,保道途之平安!”
你闻言之下,心中不由一紧。
深知修行之路,外在的功法固然重要,内在的心性修为更是根本。
这“七情六欲”人人皆有。
若不能善加调御,使其成为修行的“毒药”,则后果不堪设想。
一、“七情六欲”:心魔之源,道途暗礁
《太初金章》首先为你厘清“七情六欲”的本质,及其在修行中的双重性。
金章曰:
“‘七情’者,喜、怒、忧、思、悲、恐、惊。”
“乃人之常情,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自然反应。”
“‘六欲’者,通常指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对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六尘所生之贪著。”
“于凡俗而言,七情六欲乃维系个体生存与种族繁衍之必要。”
“然于修行者,若此过度强烈、或执着不放、或发作不当,则化为‘心魔’,成为障道之缘。”
【喜】:过喜则伤心,心气弛缓,神意涣散。
修道之人,偶得境界或法喜,若沉溺其中,沾沾自喜,则易失警惕,为魔所乘。
【怒】:大怒则伤肝,肝气上逆,真炁随之暴冲。
此极易引发走丹,或损伤经脉。
所谓“一念嗔心起,百万障门开”。
【忧】:过忧则伤肺,肺气郁结,呼吸不畅。
炁机凝滞,神志消沉。
【思】:过思则伤脾,脾失健运,气血生化无源。
且思虑过多,神意疲惫,难以凝定。
【悲】:过悲则伤肺(亦关联心),心肺气虚。
意志消沉,丧失精进之心。
【恐】:大恐则伤肾,肾气下陷,精关不固。
易致漏丹。
且恐惧会使神志混乱,易见鬼魅幻象。
【惊】:突受惊吓,则心神无主,气机紊乱。
如舟失舵,随波逐流。
金章续言:
“此七情,若能发而皆中节(恰到好处),则为养生之助。”
“若过度或失控,则如七把利刃,自伤其身,自败其道。”
“至于‘六欲’,其核心在于一个‘贪’字。”
“眼贪美色,耳贪妙音,鼻贪异香,舌贪珍馐,身贪安逸,意贪名利。”
“此贪欲一生,则如无底之壑,耗损精气神,永无满足之日,何谈清净修行?”
《太初金章》警示:
“七情六欲,如水如火。”
“善用之,可煮饭烹茶,灌溉田园。”
“不善用之,则洪水滔天,烈焰焚身!”
二、心魔如何败坏道基:神乱炁散之机制
《太初金章》进一步揭示,当七情六欲化为心魔时,它们是如何具体破坏你的修行:
1. 【扰乱真神,使其失正】
情绪的剧烈波动,会首接冲击你的“心神”。
使其失去清明、宁静、稳定的状态。
贪欲的炽盛,会蒙蔽你的“灵觉”。
使你执着于虚妄的境界,或外在的成就,偏离大道正途。
此时,你那初凝的“性光”会变得黯淡、摇摆,甚至熄灭。
你的“真意”会变得混浊、偏颇,难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引导。
2. 【引发真炁逆乱,耗散能量】
“神为炁帅”,神若失控,炁必随之大乱。
暴怒之炁上冲,恐惧之炁下陷,忧思之炁郁结……
皆会使体内真炁不循常道。
或冲击脏腑,或壅塞经络,或西散奔逃。
在这种混乱状态下,你不仅无法有效“御炁”。
之前辛苦积聚的“元精”、“真炁”,亦会大量耗散。
甚至引发比“走丹”、“漏丹”更为复杂的内在损伤。
3. 【障碍正定,滋生幻象】
心魔炽盛,则难以入静,更遑论入定。
内心深处的执念、恐惧、欲望,会在修炼中被放大。
化为种种逼真的幻视、幻听、幻觉。
诱使你偏离正道,或使你陷入恐惧与绝望。
4. 【腐蚀道心,退失信心】
长期被心魔困扰,会使修行者对自身、对功法、对大道产生怀疑。
甚至彻底放弃修行。
“道心”一旦退失,则如树木失根,再难生长。
《太初金章》沉声道:
“故知,【凝神御炁境】之修行,一半在‘凝神’,一半在‘斩魔’!”
“不能降服其心,则一切功法皆为空谈!”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ddCvC0-29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