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己然洞悉“先天一炁”与“后天之气”的天壤之别,
并于静修中反复印证,初步具备了辨炁之能后。
《太初金章》的光华愈发柔和而深邃,引导你的心神进入更为精微的探索。
“辨炁乃明理,感炁方入门。”
金章的声音在你的意识中回响。
“先天一炁,弥漫虚空,亦潜藏人身玄窍之内。”
“然其性至微至妙,非诚心凝神,难以感通。”
“此章,授汝【太初感炁心诀】与【内观虚寂秘要】,引汝神入太虚,初感真种!”
你屏息凝神,将“太上清静心法”运转到极致。
意识如一泓秋水,不起微澜。
一、【太初感炁心诀】:虚无为体,寂静为用。
此心诀,并非繁复的咒语,也非特定的手印。
它是一种心神状态的微妙调控与引导。
其核心要义,在于“虚”与“静”二字。
1. “身心两忘,归于虚无”:
依循“太上清静心法”之指引,持续深入地放松身体的每一个部分,从头至脚,从外到内。
首至感觉肉身仿佛消融,化为一片虚空。
同时,心灵亦摒绝万缘,不思过去,不忧未来,不住当下。
念起即觉,觉之即空。
仿佛你的“自我”意识也淡化了,融入了无边无际的虚无之中。
《太初金章》提示:“身是载道器,心为感应媒。身心不虚,则大道难容。”
此“虚”,非空洞无物,乃是为“先天一炁”的降临,腾出空间。
2. 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”:
当身心臻于“虚”境,便要守此“寂”字。
寂,非死寂,而是灵明不昧的寂静。
你的意识,如同一面被打磨到极致的镜子,或一池静止无波的太古深潭。
不主动去“寻找”炁,不去“期待”炁,更不去“制造”任何感觉。
只是安住于这份寂静之中,以一种“无为”的心态,等待。
《太初金章》喻曰:“如空谷待响,唯至静者能闻其微音;
如深潭映月,唯不动者能见其全影。”
“先天一炁”的发动,往往在你不期然的“寂”中,悄然来临。
“有心栽花花不开,无心插柳柳成荫”,此之谓也。
3. “以神为引,虚室生白”:
“神”,指你的灵觉、真意。
在虚寂之中,你的“神”并非昏沉,而是高度敏锐与内敛。
将这“神”轻轻地、若有若无地“关注”于某一特定区域。
《太初金章》推荐初学者可意守三处:
其一,下丹田,即气海穴附近区域,位于脐下三寸,腹部深处。此为藏炁之府,生命之源。
其二,眉心祖窍,亦称上丹田,泥丸宫前,位于两眉之间,印堂穴向内深处。
此为藏神之所,智慧之门。
其三,虚空,可观想自身处于一片广袤无垠的太初虚空之中,身外或身内皆可。
选择一处,便安住于彼,不可随意更换。
“虚室”,指你意守的这个区域,在你的观想中,它是一片空灵洁净的空间。
“生白”,乃是一种内景。
当你的心神与虚空中的“先天一炁”初步感通时,
意守之处或整个意识层面,可能会出现乳白色、银白色或透明的光晕、雾气。
此“白”,非眼见之色,乃神感之光,是“先天一炁”初萌的象征之一。
《太初金章》强调:“此光乃真阳初动,道炁萌芽,珍之重之。”
二、【内观虚寂秘要】:微察动静,辨识真机。
在运用“感炁心诀”的同时,需配合“玄鉴内观秘要”的精进版。
1. “内观其心,心无其心”:
持续观照自己的念头,不被其牵引。
念头来了,知道它来了;念头去了,知道它去了。
心不随念转,如如不动。
这是为了确保你的“感应”不是来自妄念或幻觉。
2. “外观其形,形无其形”:
对于身体可能出现的任何感觉,如麻、热、胀、跳、痒、痛等,皆以平常心待之。
这些可能是气血流动的自然反应,
也可能是旧疾将愈的征兆,亦可能是“先天一炁”触动身体的表象。
不追求,不恐惧,不执着。
只是客观地“知晓”。
3. “远观其物,物无其物”:
对于可能出现的任何内景,如光、影、声音、景象等,皆视为虚幻。
《太初金章》警示: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则见大道。”
切不可因见到奇异景象而心生欢喜或惊怖,否则易入歧途,滋生心魔。
唯有那来自“虚无本体”的、伴随着大宁静、大安详的“先天真机”,方是正途。
三、初感“先天一炁”的种种体征(因人而异,不可强求):
《太初金章》详述,当修习者心法得当,机缘成熟时,
初次感应到“先天一炁”的体验,千人千面,各不相同。
以下列举数种,仅供参考,切勿执着于某一特定感受。
丹田区域可能出现的感受:
微热,如冬日暖阳,温煦舒适,非后天之火的燥热。
轻微跳动,如鱼儿吸水,或如心跳般有节律的搏动。
酥麻感,如微弱电流流过,遍体舒畅。
充实感,仿佛虚空的丹田内,有某种“东西”开始凝聚。
空寂感,丹田区域变得异常宁静、空旷,但其中有无限生机。
眉心祖窍区域可能出现的感受:
微微发胀或发紧。
有蚁行感或跳动感。
眼前(闭目)出现柔和亮光,或白或金。
头脑异常清明,思维敏捷。
全身可能出现的感受:
全身毛孔有开合呼吸之感,仿佛与天地一同吐纳。
周身酥软,如沐春风,暖洋洋,懒洋洋。
莫名的喜悦感、安宁感从心底涌出,无法言喻。
感觉身体变得轻盈,或沉重,此为炁足之兆。
耳边听到若有若无的异响,如风声、水声、琴声,此需小心辨别,以防幻听。
《太初金章》再三强调:“以上种种,皆为‘先天一炁’初萌之兆,然大道至简,亦至繁。”
“有的人可能初修即有强烈感应,有的人则需数日、数月乃至更久。”
“此关乎个人根器、心性、环境、机缘等诸多因素。”
“切不可因此心生骄慢或气馁。”
“得之,淡然处之;未得,继续涵养。”
“火候到处,瓜熟蒂落,自然而然。”
“最关键者,是那份发自真灵深处的‘相应’与‘了悟’,而非单纯的生理感受。”
你细细品味着这“感炁心诀”与“内观秘要”,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无穷的智慧。
你明白了,感应“先天一炁”,不是靠“力”,而是靠“诚”;不是靠“求”,而是靠“应”。
它是一场与宇宙本源的“共鸣”。
你开始尝试,在静坐中,将身心化为虚无,将神意沉入寂静。
期待着,在那不可言说的“太初虚境”中,与那缕创世的“真阳”,第一次相逢。
“虚室生白非易事,一点真阳是吾师。”
金章之言再次响起。
“当你能于寂然不动中,清晰感知到那一丝异于后天凡息的‘先天真机’。
无论其多么微弱,都意味着你己成功迈出了引炁入体最关键的一步!”
“此‘真机’一现,当如何把握?如何将其‘采’入体内,化为己用?”
“下一章,【采炁法·吞吐日月,盗取天地一线机】!”
“金章将传授你真正的‘大道呼吸法’——太初采炁式!”
“教你如何以‘真意’为钩,‘玄窍’为饵,
从茫茫宇宙能量大海中,精准‘钓’取那属于你的‘先天一炁’!”
“这,将是你生命中第一次主动‘夺取’天地造化,为自己增添超凡的资粮!”
“你,可敢与天地争此一线生机?”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ddCvC0-6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