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你己掌握“开源节流”之养炁秘要,丹田日渐充盈,真炁日益壮大之后。
《太初金章》的篇章闪耀出更为明澈的智慧之光,引导你正视修行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复杂现象。
“水流湿,火就燥,炁聚则象生,此乃自然之理。”
《太初金章》的声音缓缓道来。
“丹田为藏炁之府,亦为神炁交感之所。”
“当汝聚炁养炁,日久功深,真炁充盈,必然会引发身心内外诸多变化,产生种种‘内景’与‘异象’。”
“此等景象,或为佳兆,或为幻化,或为警示。”
“若不能明辨真伪,执幻为实,则易心生执著,堕入魔境。”
“轻则停滞不前,重则道基损毁!”
“此章,为汝详析丹田常见异景,授以【太初明辨心诀】。”
“助汝于万千幻象中,独守一点灵明,不为所惑,不为所动!”
你心神一凛,深知“着相”乃修行大忌。
能提前预知并学会分辨这些“异象”,无疑是修行路上的一大保障。
一、丹田常见“内景”与“异象”分类:
《太初金章》将聚炁养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丹田内景,大致归为以下几类。
1. 【光色之景】:
常见:闭目内观时,丹田区域出现白光、黄光、金光、或透明光晕。
光之形态可为点状、片状、球状,或如烟似雾。
辨析:
正境:光色柔和、明亮、稳定,伴随心神宁静、舒适、愉悦。
此为真炁凝聚,阳气生发之象,如《太初金章》所言“虚室生白”、“真阳萌动”。
幻境/偏境:光色刺眼、怪异(如黑光、绿光、血光),或闪烁不定,变幻莫测。
伴随心神不宁、烦躁、恐惧或过度兴奋。
此多为心火过旺、神意散乱、或外邪干扰所致。
《太初金章》提示:“凡光色,以柔和悦心为正。”
“若见奇异之光,当内省己心,调整功法,或暂停修习。”
2. 【声响之景】:
常见:静坐中,耳边或丹田内听到各种声音。
如风声、水流声、虫鸣声、乐器声、人语声,甚至雷鸣声。
辨析:
正境(罕见且需极高定力):某些极细微、和谐的声响,如“天籁之音”,伴随极度宁静与光明。
此或为经脉气血运行通畅,或为与宇宙某种频率共鸣之兆。
然初学极难达到,且易与幻听混淆。
幻境/偏境:大部分声音,尤其是嘈杂、刺耳、或带有具体意义(如人言鬼语)的声音。
多为耳识幻听,或为体内浊气窜动所致。
若执着于此,易分心劳神,甚至引发精神错乱。
《太初金章》提示:“耳根易入幻,闻声即是魔。”
“大道至静,真炁无声。若闻异响,当守心不睬,听而不闻。”
3. 【动触之景】:
常见:丹田区域或身体他处出现跳动、震动、旋转、开合、冷、热、麻、胀、痒、痛、蚁行等感觉。
辨析:
正境:
温热、微动、酥麻、轻微旋转:多为真炁发动、汇聚、运行的正常生理反应,伴随舒适感。
某些部位短暂刺痛、酸胀后缓解:可能为炁冲病灶,疏通瘀堵之象,痛过则愈。
偏境:
剧烈跳动、抽搐不止,伴随心慌:可能为意念过重,或炁机失调。
持续不退的剧痛、灼痛、冰冷:可能为方法错误,或旧疾加重,或外邪入侵。
奇异、冲动:此为心魔借炁扰乱,或肾炁不固之兆,极易“漏丹”。
《太初金章》提示:“凡触感,以中和舒适为正。”
“过犹不及,皆非佳兆。尤其警惕精泄之感,此为败道之源。”
4. 【景象幻化之景】:
常见:闭目内观时,眼前或意识中出现山川草木、人物鸟兽、宫殿楼阁、仙佛神魔、或恐怖景象。
辨析:
正境(极罕,且非初学所能见):在极高定慧状态下,偶尔浮现的某些具有高度象征意义、启迪智慧的“道境光明”。
此景转瞬即逝,不带情绪。
幻境/偏境:绝大多数此类景象,皆为“识神”所化,“藏识”种子翻腾。
或为心魔幻化,意在考验或诱惑修习者。
若沉迷其中,与之互动,则如入梦境,难以自拔。
《太初金章》提示:“眼见皆虚妄,心生则魔生。”
“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不取于相,如如不动。”
二、【太初明辨心诀】:正念为镜,平常心待。
面对纷繁复杂的丹田异景,《太初金章》授予的核心应对之道,在于“明辨”与“正心”。
1. “以《金章》为准绳,正见为导”:
凡出现任何异象,首先对照《太初金章》的教导。
符合金章所述“正境”特征(如伴随宁静、舒适、智慧增长)者,可视为好现象,但亦不可执着。
不符合者,或金章明示为“幻境”、“偏境”者,当立刻警觉。
2. “内省己心,观其动机”:
异象出现时,观察自己当下的心念状态。
是否有贪求(求神通、求境界、求速成)?
是否有恐惧?是否有骄慢?
《太初金章》指出:“心正则景正,心邪则景邪。万般景象,皆由心造。”
若心存不正,则所见异象多为自心魔扰。
3. “平常心处之,不拒不迎”:
无论出现何种景象,何种感觉,皆以一颗“平常心”对待。
好的景象,不贪恋,不追求其再次出现。知道它只是过程,不是结果。
坏的景象,不恐惧,不抗拒,不试图消灭它。知道它也是虚幻,会自行消散。
《太初金章》喻曰:“如雁过长空,不留痕迹;如镜照万物,物来则应,物去则空。”
4. “见怪不怪,其怪自败”:
对于那些明显虚妄、怪异的景象或声音,最好的方法就是“不理不睬”。
你越是关注它,它越是纠缠不休。
你若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它便会自讨没趣,渐渐消退。
《太初金章》强调:“一心在道,万邪不侵。正念存焉,魔扰自息。”
5. “若扰乱过甚,当即收功调整”:
若某些负面异象持续不断,严重干扰心神,甚至引发强烈不适(如心悸、头痛、恐惧)。
此时不可强撑,应果断停止本次修习。
睁开眼睛,活动身体,转移注意力。
反思功法是否有误,或身心状态是否不佳。
必要时,可暂停数日,调整好再继续。
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。
三、真炁凝聚的真实征兆:
《太初金章》最后总结,抛开那些变幻不定的“相”。
丹田真炁凝聚、道基稳固的真实可靠的“内核”征兆,往往是朴素而持久的:
持久的丹田温热感、充实感。
精力持续旺盛,不易疲劳。
心境日益宁静、平和、开朗。
智慧渐开,对《太初金章》的理解日益深刻。
对治烦恼、控制情绪的能力增强。
身体健康状况持续改善,宿疾减轻或消失。
口中时有甘甜津液(玉液)产生。
“此等内证,非一日之功,乃长期正确修习之自然结果,真实不虚。”
你将这【太初明辨心诀】与各类异象的辨析方法,深深印入脑海。
心中豁然开朗,仿佛有了一面“照妖镜”,能洞察修行路上的种种迷雾。
你明白了,真正的修行,不仅是能量的积累,更是智慧的提升与心性的磨砺。
这丹田异象,既是考验,也是成长的契机。
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。”
“不破层层迷魂阵,难见大道真容光。”
《太初金章》的声音再次回荡。
“丹田炁己聚,内景亦能辨。”
“然此炁尚属粗糙,如顽铁未炼,不堪大用。”
“如何将其百炼成钢,化腐朽为神奇,使其发生第一次真正的‘质变’?”
“下一卷,【真火炼炁·九转功成,点石成金化凡精】!”
“你将学习如何运用‘神意’与‘呼吸’的精妙配合,在丹田内升起‘真火’。”
“烹炼己聚之‘先天一炁’,将其提纯、升华为更高级的生命能量——‘元精’!”
“这是生命能量的第一次‘蜕变升级’!”
“你,准备好在你的人身丹鼎中,点燃那熊熊的‘三昧真火’,”
“亲手炼制出第一颗‘长生大药’的雏形了吗?”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ddCvC0-1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