而刘贵妃这一阻拦,倒像是察觉到了什么。
祭天吉时已到,昭皇拱手举着镇圭,一步一阶梯,一阶梯一顿,踩着角声登上祭坛。
祭坛有一丈高,长宽两丈,皆木质,四角立着桅杆,上悬旌旗。
秋风猎猎,旌旗翻覆,似是撕扯。
昭皇走到祭台前,将手中镇圭放在桌面,此时郑贤已举着火把从侧面走上祭坛。昭皇从他手中接过火把,点燃了祭台旁的燔柴炉,不多时,炉内便升起熊熊火焰。
燔柴炉内升烟火,此之谓迎神。
迎神毕,郑贤拿着火把走下祭坛,而昭皇回到祭台前,对诸神行三跪九拜之礼,祭坛下众人亦是。
风愈演愈烈,卷起尘土,耳畔除了风的呼啸声,好似还有一道如推门时所发出的“咦呀”声。
“陛下!”祭坛下突然有人惊呼,众人闻声立刻抬头看向祭台。
西北角的桅杆摇摇晃晃,突然倒向祭坛中央。
昭皇此时刚行完拜礼,听到祭坛下的惊呼,立刻转头往后看去,却见桅杆直直向自己倒来,速度之快,让他躲闪不及……
太子领着贵妃康王和几位重臣立马冲上祭坛,见昭皇抱着脑袋已经晕倒在地上,倒下的桅杆正躺在一旁。
“陛下!陛下!”郑贤也跟着上到祭坛,他此时最为忧恐,陛下受伤,祭天中断,他作为督办仪式的太常寺卿,就算有一百个脑袋也不够砍的啊。
萧玦手忙脚乱的将昭皇扶起,他果然已经晕厥。
“来人!摆驾回宫!速传御医至龙辇!”萧瑜镇定自若,指挥兵卫将昭皇抬回龙辇。不知为何,他总觉惴惴不安,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间。
两位皇子遇事时的处置,在场大臣皆看在眼里,心中孰优孰劣自有定夺。
兵卫将昭皇抬走,地面上并没有血迹。刘贵妃冷目瞥向萧瑜,却见他正往祭坛西北角走去。
“来人!给本宫将康王萧瑜和太常寺卿郑贤抓起来!”刘贵妃长袖一甩,手指直指萧瑜。
萧玦刚从惊吓中回神,就听见母妃怒不可遏的发下指令,他虽有些迟钝,却并不痴傻,心中已经猜到了大概。
一队士兵冲上祭坛,将萧瑜和郑贤团团围住,祭坛下众臣一头雾水,纷纷议论起来。
“贵妃,你这是做甚?”萧瑜看了眼周遭的士兵,士兵们只是将他们围住,并没有轻易靠近,接着他淡定道,“父皇受伤,贵妃不担忧吗?怎么反倒要抓我?”
祭坛上有老臣附和,“是啊,贵妃,如今还是陛下的伤势要紧啊!”
郑贤战战兢兢,急得满头大汗,站在萧瑜身后害怕的发不出声音。
刘贵妃被萧瑜这话纠扯住,她当然着急定萧瑜的罪,当然想立刻就将他押入大牢,可现在当着文武百官的面,不能轻易暴露。
“本宫自然担心陛下,可督办仪式是你二人,祭坛搭建也由你们监管,如今桅杆断裂伤了陛下,你二人难逃罪责!”
“贵妃娘娘,冤枉啊,昨日检查祭坛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,桅杆也完好无损。”眼看着刘贵妃要降下责罚,郑贤不得不开口为自己辩解。
“完好无损?那今日桅杆又为何突然断裂,难道是因为大风吗?”刘贵妃怒目而视,郑贤只觉后背发凉,胆战心惊,不敢再说话。
“建造祭坛所用的皆是上好木料,今日这风虽大,却也不至于将这桅杆直接吹倒啊。”重臣中有人回话道。
刘贵妃心中窃喜,此言正中下怀,“既然原本是完好的,也不是风吹断的,那只能是人为的了!”
话毕,她死死盯着萧瑜。
刘贵妃这一个眼神,被祭坛上的大臣们捕捉到,他们开始交头接耳起来,有人议论是否是康王刻意使桅杆断裂来伤害陛下,有人议论刘贵妃为何怀疑康王……
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KKuLA0-8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