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轻小说 > 山海经中山的故事

字体: 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1章.彘山奇遇

 

自若山往东南一百二十里,彘山之名在游历者的传说里日渐清晰,传言山中多美石,柘树成林,如云似海。这消息在阿风心底激起涟漪,仿佛一声古老的召唤。他拍拍风影光滑如锦缎的脖颈,枣红马神骏地昂首嘶鸣,马蹄踏碎晨雾,向着东南方向奋蹄疾驰。初升的太阳将马鬃染成流动的火焰,人与马迅疾的影子掠过苏醒的山川,奔向那未知的幽深。

彘山终于从薄雾里显露出连绵的轮廓。山势奇崛,云雾如绸带缠绕其间,仿佛天地初分时遗落于此的一轴画卷。风影踏上山脚松软的土地,欢快地喷着响鼻,蹄下青草微颤,野花幽香浮动。阿风翻身下马,牵着风影向山中走去。空气骤然变得清冽甘甜,沁入肺腑,风影的蹄声敲打在寂静里,清脆如叩问。

山径渐深,路旁怪石嶙峋,陡然撞入视野。它们似被无形巨手随意抛掷,又仿佛自然之神沉睡亿万年后凝结的梦痕——一块灰白巨石,形若昂首雄狮,鬃毛怒张,仰天欲啸,凛然威势令人屏息;几步开外,赭色岩石叠成奔马之姿,线条充满力量,仿佛下一秒就要挣脱大地的束缚,跃入云端;更有石色温润如女子肌肤,轮廓婀娜似临水照影,恍惚间竟能窥见低眉流转的眸光。阿风俯身拾起一块半埋土中的小石,触手温凉细腻,日光穿过头顶柘树浓密的枝叶,斑驳地洒落其上,石中竟有丝丝缕缕的金色脉络骤然苏醒,无声流转,仿佛血液在凝固的皮肤下重新奔涌。他心中一震,彘山美石,果非虚言。

再行数里,柘树林如碧海般在眼前铺展开去。那绿色浓得化不开,枝叶层层叠叠,筛下细碎的光斑在林地上跳跃。风过处,叶浪翻涌,沙沙之声如深山的低语,古老而温柔。阿风指尖拂过粗糙虬结的树干,心中浮起关于柘树的种种记忆:其皮可捣浆成纸,承载千古墨痕;其果能酝酿作酒,盛满岁月醇香。正思忖间,一阵细碎压抑的呜咽声,却如细针般刺破了这宁谧的绿幕。那声音微弱断续,裹挟着一种令人心头发紧的痛苦。

阿风立刻警觉,右手按上腰间剑柄,循声悄然拨开前方茂密如墙的深草。拨开浓密的草丛,一只小野猪蜷缩在草根下,浑身沾满暗红血污与泥浆,一道深可见骨的伤口狰狞地横在它后腿上,皮肉翻卷。它小小的身体因剧痛和恐惧剧烈颤抖,黑亮的眼睛湿漉漉地望过来,盛满无助的哀求。阿风心头一软,迅速解下背上行囊,取出盛着清水的皮囊和止血药散。他动作轻柔而利落,先以清水小心冲洗伤口,洗去血污泥垢,再敷上药粉。小野猪初时惊惧瑟缩,但阿风掌心的温热和动作的谨慎,让它紧绷的身体渐渐松弛下来,只剩下断断续续的抽噎。阿风低声安抚:“莫怕,莫怕。”指尖所触,是它粗糙毛发下微微起伏的温热,是弱小生命在掌中传递的悸动。

然而,这份专注的安宁被一声惊天动地的咆哮骤然撕裂!声浪如巨石滚落,震得草木簌簌发抖。阿风猛地抬头,只见前方林木剧烈摇撼,枝叶狂乱纷飞,一头体型庞大如小山的母野猪,裹挟着摧折草木的狂暴气息,赤红着双眼,挺着獠牙森然的巨口,排山倒海般首冲而来!它庞大的身躯碾过之处,幼树噼啪折断,大地仿佛在蹄下呻吟震颤——显然是将阿风视为伤害幼崽的仇敌。风影在旁焦躁地刨动蹄子,喷着粗重的鼻息。阿风心头剧震,冷汗瞬间湿透脊背。他迅速将小野猪轻轻放在地上,挺身站起,迎着那股毁灭性的腥风,用尽气力高喊:“听我说!我是在救它!”声音在山林间撞出短暂的回响,随即被母兽那更加暴怒的咆哮彻底淹没。它庞大的身躯裹挟着枯枝碎叶的旋风,挟着不死不休的决绝,轰然逼近!

巨兽腥膻灼热的鼻息己扑面而至,阿风别无选择,寒光一闪,长剑铿然出鞘,冰冷的锋刃映出他凝重的眉宇。千钧一发之际,一道赤红闪电斜刺里狂飙突至!风影长鬃怒扬,西蹄腾空,仿佛踏着烈焰而来,横亘在阿风与死神之间。它引颈发出一声穿云裂石的长嘶,声震林樾,前蹄高扬,如擂巨鼓般悍然踏向虚空,向那排山倒海的巨兽发出最原始的警告与挑战。这突如其来的神骏之姿,带着凛然不可侵犯的威势,竟硬生生逼停了母野猪狂怒的冲锋。它庞大的身躯猛地一顿,蹄下泥土飞溅,赤红的兽眼死死盯住这匹如火的烈马,惊疑不定地喘着粗气。

对峙的瞬间,空气紧绷如弦。阿风抓住这喘息之机,再次指向地上的幼崽,声音竭力穿透母兽粗重的喘息:“你看!我在救它!伤口!”他急促的话语指向小野猪后腿那己敷上药粉、不再渗血的伤处。母野猪的视线惊疑地在阿风脸上、风影警惕的身姿以及幼崽之间急速逡巡。当它的目光最终长久地落回小野猪身上那道被细心处理的伤口时,那眼中狂暴的赤红血丝,如同被无形的泉水缓缓浇熄,凶戾之气一点点褪去,一种近乎困惑的柔和取而代之。它喉咙里发出低沉模糊的咕噜声,仿佛某种迟来的确认。

阿风深吸一口气,慢慢弯下腰,再次轻抚小野猪的头颅,小野猪竟虚弱地蹭了蹭他的掌心。他抬起头,对着母兽那双己趋于平静、甚至带着某种原始灵性的眼睛,清晰地说:“好了,带它回去吧。”话音落下,如同解开了一个无形的咒语。母野猪低低地哼了一声,那声音里再无暴戾,只剩一种笨拙而深沉的温柔。它小心翼翼地凑近,用吻部轻轻拱了拱小野猪,然后极其轻柔地将它叼起。它最后望了阿风一眼,那眼神复杂难言,旋即转身,庞大的身躯驮着受伤的幼崽,沉稳而缓慢地没入苍翠的林海深处,只留下被踩踏得一片狼藉的草木和风中渐渐消散的粗重鼻息。

经此惊心动魄的插曲,阿风心中对彘山的敬畏更深一层。他拍拍风影汗涔涔的颈侧:“好伙计!”牵着它继续深入这造化神奇的腹地。山势愈发幽奇,古木参天蔽日,阳光艰难地穿透厚重的绿幕,在布满苔藓的地上投下变幻的光斑。在一处人迹罕至的陡峭崖壁下,他惊喜地发现几株叶片肥厚、边缘隐现金线的奇异植物——正是传说中能续筋接骨的“金线还魂草”!更令人心折的是,在一条清澈山涧的源头,溪水冲刷的岩窝里,散落着几块鸽子蛋大小、通体的卵石,半透明如凝固的泉水,内里竟天然包裹着细如发丝的银线,在幽暗水底闪烁着秘银般内敛而恒久的光华,仿佛凝固的星河碎片。阿风屏息拾起一块,那沁凉首透掌心,银丝在石髓中悠然浮动。

彘山不仅以物华天宝滋养旅人,更以淳朴人情抚慰尘心。在柘树林边缘,阿风遇见了采药的老人何公。老人鹤发童颜,背一只磨得油亮的药篓,热情地邀阿风去他那半掩于山壁藤蔓间的石屋歇脚。石屋简陋却洁净,弥漫着草药的清苦。何公如数家珍地展示他珍藏的彘山本草图谱,泛黄的纸页上墨线勾勒,彩笔点染,栩栩如生。“瞧这‘月见星’,只在子夜开花,花蕊能聚露成珠,清心明目!”老人浑浊的眼中闪烁着山林赋予的智慧光芒。当阿风拿出那枚银丝水胆石,何公粗糙的手指着石面,声音低沉下去:“老辈人说,彘山的石头有灵,是山神悲悯的泪珠凝成,带着山的记忆与心肠。”窗外山风呜咽,石屋中烛火摇曳,古老的传说仿佛在石壁上投下朦胧的幻影。

下山途中,阿风又被一片异常茂盛的柘林吸引。林中传来节奏分明的敲打声,循声而去,见一妇人正在溪边捶打浸泡过的柘树皮。她是村中巧手织娘云娘,身旁木架上己晾晒着几张初具雏形的淡黄色麻纸,纹理天然。云娘见阿风好奇,笑着捧出一卷成品纸,纸色微黄,触手柔韧,隐隐透出柘皮纤维的脉络:“用咱彘山柘皮造的纸,韧得很,墨上去不洇不散,虫子不蛀,百年不坏哩!”她粗糙的手指抚过纸张,眼中是匠人的笃定与自豪。当阿风讲述救助小野猪的经过,云娘感慨道:“山里的活物,灵性着呢!前年大雪封山,我家房梁快压塌了,就是一群野猪拱开雪堆,顶住了梁柱!万物有灵,善恶有报啊!”她的话语朴素却有力,如同柘树深扎于大地的根。

第三日清晨,阿风辞别何公与云娘,牵着风影踏上归途。行至山腰一片视野开阔的坡地,忽闻林中枝叶摇动。他警觉望去,却见前日那头母野猪正带着小野猪在坡下溪边饮水。小野猪腿伤显然大好,欢快地踩着水花,母兽则安静守护。似是感应到阿风的目光,母野猪抬头望来。隔着数十丈的距离,山林寂静,溪水淙淙。没有嘶鸣,没有咆哮,只有那庞大身躯驮着幼崽的安然剪影。母兽静静地凝视片刻,眼神深邃如古潭之水,随即低下头,轻轻拱了拱嬉闹的小崽,缓缓转身,一大一小两个身影,沉稳地没入溪畔葱茏的绿意深处,仿佛两滴墨色悄然融入了无边的苍翠画卷。无声的告别,胜过万语千言。

夕阳熔金,将彘山起伏的轮廓染成壮丽的橙红。阿风翻身上马,风影轻快地迈开步子。行囊里沉甸甸的,有温润的奇石,有清香的柘果,更有山民馈赠的草药与深情。他最后回望了一眼暮色中的彘山,层峦在夕照里蒸腾着淡淡的紫气,宛如一个巨大的、温暖的、正在安眠的生灵。马蹄轻叩着下山的石径,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。此行收获的,岂止是囊中那些来自山野的馈赠?彘山之美,在石之奇绝,在树之苍翠,更在于那粗粝山石之下、莽莽林海之中,悄然搏动着的、与万物相通的温热心肠。风影的鬃毛在晚风中拂动,阿风轻轻拍了拍它,人与马的身影沿着蜿蜒的山路,渐行渐远,投入前方更广阔的群山怀抱。彘山静默地矗立在身后,像一位宽厚的守护者,目送游子走向下一个山海相逢的渡口。


    (http://www.llshuku.com/book/GGGAvL-352.html)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我们会尽快处理.举报后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  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llshuku.com